律师网
石化企业作为国内安全生产管理的排头兵,对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更不用说其他企业了。这种现象几乎是我国各行各业的通病,也是我们安全工作不做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没有安全机构、没有安全管理人员的企业几乎很难找到,但为什么事故却如此多呢?“谨言慎行”非常重要。——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精神抖擞,神清气爽;在事故频发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情绪低落,士气低落。现在我们关注企业内部的制度生态,指的是制度之间的关系。考察一个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就要看安全管理组织的状况。如果安全管理组织地位高,安全管理人员就有权威,说的话就听;如果安全管理组织地位低下,安全管理人员夹着尾巴行事,无人敢“得罪”,安全生产就无法保障。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表示:“一个组织是否看重某个理念,只要关注他们安排的领导团队即可。”之所以单独谈安全机构的地位,是因为,一个企业是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否“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管理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早年曾担任中国石化下属子公司经理。1987年,他升任中石化副总经理时,安全部还只是生产部下属的一个部门,“一个五六枪的班子”。他负责生产后,将安全科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与生产科同级。1992年,组织机构进行精简。由于总公司高层意见不同,安监局被降级为五六人的安全部。结果,这一年中国石化接连发生多起生产安全事故。次年,中国石化重新组建安全生产监察局。这几年,很多人都说中国石化是中国安全生产最好的特大型企业。然而,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安全机构在中石化的强势地位。有一个小故事是关于“五感争功”——年终总结考核评选先进科室的。CEO的“大脑”让各个部门能够发扬表扬和自我表扬的精神,推荐自己或者推荐别人。销售经理“左”表示,他们打开了销售,取得的好成绩最功劳是他们自己;品管部经理“眼睛”表示,销量好是因为质量好,质量好并不能夺走品管部的信用;研发部经理“耳朵”说,产品好是因为设计好,没有研发部,设计怎么会好?财务部经理“鼻子”说,好处是好是因为成本控制好,财务人员着急……各部门都加入了战斗,只有负责生命健康的安全部经理无话可说,看来这一年除了一无所获最高领袖最后说,鼻子、眼睛、耳朵五种感官都“争功”,都感觉很重要,确实都很重要,但你知道谁最重要吗?生命就是最重要的是,五种感觉都没有了,生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故事是在说,安全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没有安全,其他一切工作都是白费。再举一个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例子。中海油南海油田的建设单位中就有美国菲利普斯公司。这家公司对于安全保卫部门的态度非常明确。菲利普斯规定,生产管理最重要的是安全。没有安全和环保,生产就无法进行。
公司下设多个部门,其中安全管理部负责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HSE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一体化是国际安全管理的大趋势。国内一些企业在引用HSE管理时增加了质量管理内容,称为QHSE部门。公司规定HSE部门为第一部门。其他部门负责人可以外聘,但HSE部门负责人不能外聘。他们必须是国内培养的有经验、懂系统工程、擅长安全管理的人才。我们企业应该受此启发,知道企业中哪些部门是最重要的。安全、人才管理、效率管理三个部门要站在领导地位,开会坐在前排,发文走在最前。国内企业管理逐步现代化,组织结构逐步科学合理。企业的职位序列已包括财务总监、营销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这些在改革开放前是没有的。然而,安全总监这一职位在国内并不多见,而在国外企业中却很常见,尤其是在高风险行业。有人想,“安全总监”,这不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吗?但你不能这么说。如果企业的总安全管理部门与各部门的级别相同,那么安全工作的管理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监督也不会有力。外企越来越意识到,安全组织领导如果只充当普通的部门经理,很难拥有足够的权限,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篮子现象”。——各部门把安全管理部门当成一个篮子。他们都把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扔进了安全管理部门的“篮子”里。《安全总监》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安全管理机构领导者担任主任。级别比各部门领导高一级或半级以上。具有较强的安全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资历。主要负责监管工作,独立行使安全生产监管权,具有较大的监督和处罚权。现在企业有CEO、COO、CFO等,安全管理称为“CSO”。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安全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CSO应运而生。AOL、时代华纳、SunMicrosystems等大公司也设立了CSO。CSO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含义。有的负责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有的负责保护公司网络免受黑客攻击,有的主要负责保证所提供产品的性能和安全。CSO的注释也不断增加,现在被称为“首席安全策略师”。职责范围要求CSO从管理角度而非技术角度预见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并能够指挥和处理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知名“猎头”公司——ChristianYanbers对前1000家公司的390名CEO进行了调查。多达95%的受访者表示对公民社会组织感兴趣,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准备聘用公民社会组织,8%的受访者已经开始招聘。公民社会组织。国内外厂长、厂长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这很常见。然而,无论是安全总监还是CSO,国内企业都很难找到相应的领导职位。我们公司负责安全的副领导也是负责生产的,并不是专门负责安全的。这样就会造成生产紧张时容易忽视安全,不能把全部精力和思想都花在安全管理上。
人们常说:“有事才有地位”。但对于安全管理来说,这句话必须颠倒过来,“有地位才能有地位”。俗话说“屁股决定头”。只有你的地位重要,你才能做出重要的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机构已成为企业的第一部门。有了第一部门的权威,整个企业就能形成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我们来看下面一个网友提供的真实案例:XXXX年的一天下午,某集团公司正在召开年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汇报年度工作。他说:“我们公司去年的销售业绩非常好,利润增长了近10%。公司在一些新市场取得了诸多突破。在人员不变、生产线不增加的情况下,产量提高了20%。一边说,一边声音变大了:但是我们的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去年发生机械伤事故1起,火灾事故1起,工伤20余人,比去年增加8人。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其处以10万元以上罚款,环保部门对其处以5万元罚款。如果王先生没有找人协调,该公司就会被停业整顿。这时,会场内99个头目全部转向了公司的“保安总监”!没想到,张保安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请不要这样看着我!”’张问常务副总:你觉得这些出事的员工是我招的吗?执行副总裁摇了摇头。然后他问:‘他们部门级安全培训和班组安全培训是我教的吗?然后,他指着负责生产的副总问道:他们是不是因为我安排他们干活而受伤的?然后他指着设备部的领导问道:造成事故的设备是我购买的吗?我负责安装设备吗?我负责日常维护吗?被问的人当然只能摇头。既然安全部门既不负责招人,也不负责安排员工操作、设备采购、安装维护,那为什么出了问题大家都看着我呢?张安全总监的一连串话语,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张接着说:对于今年发生的这起机械伤人事故,我们安全部门在去车间检查时多次告诉我们,机械齿轮不能外露。我们必须添加安全防护罩或购买机械光栅并安装。有人在听吗?准备采购机械光栅时,我从设备部推到采购部,再由采购部推到财务部。最后我该说什么?因为太贵了,我还在买呢!收购已经两年了,但尚未实施。这笔钱能省下来吗?火灾发生地也存在长期存在的隐患。安全部门也下达了整改通知,并提出了整改方案。但为了省点钱,公司最终做出改变了吗?即使储备额外的灭火器也需要仔细计划。如果以后出了问题,是安全部门的错吗?就算保安部门是菩萨,也保护不了你整天这么麻痹大吉!还有工伤问题。我们在训练中已经谈论过很多次了,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再谈论一遍。在公司层面的教育中,我们安全部门把公司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要求解释清楚了,但是当他们到岗后,各个部门、各个车间是怎么教育的呢?视而不见,为了跟上进度,你不需要操作程序。你只要尽可能快地做就可以了。你这是在纵容他们的违法行为。如果出了问题,你就责怪他们粗心,说他们安全意识低。
此外,还存在违规问题。6月14日,安全科同事前去检查,发现车间小李违规。他们按照公司规定拍了照片,准备对他进行罚款。但他说什么?他说,车间正忙着生产,天气又热。如果一个人能做两个人能做的工作,你的安全部门就不算什么了。为此发生了争吵,我们的安全员差点被打。副总刚才提到,生产线没有增加,技术没有提高,员工数量没有增加,但产量增加了。请问大家,这个增加的产量是怎么来的?您认为这与这么多工伤的发生有什么关系吗?工伤事故这么多吗?我们真的很不幸吗?我想我们真是太幸运了,没有发生过严重的火灾事故或者工伤事故?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也就不远了!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只是寻找联系来解决问题,花很多钱去修复,而不去反思事故的根本原因,不去思考我们的管理体系是否存在问题。也不花钱去整改设备。这是高层领导的问题。领导人的方向是错误的。这种方向只会让中层领导更加忽视安全,只会让下面的基层班组长一心只顾生产输出。安全要看运气!等待着一场大事故!当地方领导都无法保护自己的时候,谁来平息事态?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在法庭上告诉法官:都是公司保卫部门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你一个月才给我这么点工资,还想让我替你背锅!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问题。我们只有高层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安全管理是否系统、落实、生产进度、员工工作是否疲劳、设备保护问题等问题。如果有安全问题,也是造成的。由于上述原因。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你应该查一下安全生产法和应急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看看谁负责安全?这个锅我就不帮你拎了!安全服务可以做什么?现在我们安全部门去车间,大家都很反感。连员工都自信地说,我们不做就会发现毛病,影响生产。所有员工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人员、各部门未根据业务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我们整天强调有什么用?检查、培训、会议都组织得很好,但哪个领导听呢?我们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委员会会议,但很多领导不参加。生产线上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生产。几个领导会打电话说:我不管这个,机器必须开,产量必须保证。每当我们开会时,我们首先谈论的就是安全。如果我们的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整改隐患,如果我们加大安全投入,如果我们的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他们首先汇报的就是安全工作,我想:我们的安全工作安全问题不会成为问题。安全不是主要工作,但安全是首要工作。生产管理必须注意安全。你的态度迟早会惹出大麻烦!别想着让我替你承担责任!我有点失落,因为我们经历了这么多事故,而我们的领导理念却没有改变。我很着急。我经常半夜睡不着。晚上电话铃响的时候,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我害怕工厂。又发生了一次事故。我怕自己会成为意外案件,被判刑!这些年来,我建立了相关的安全制度,但无法落实,我的能力也有限。我真不知道如何影响你们对安全的看法,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
这几年,我已经累了!现在,让我们继续。明天我就回公司办手续!保安人员每天到底在忙什么呢?前世的人太懒了。这辈子当一名安全员,并没有那么难。安全员这一生,常常靠卖白菜赚钱,忧国忧民,责任重于泰山!员工眼中的安全员就是这样:破坏别人的利益和爱好。安全员:这里禁止吸烟。员工:你真的不在乎!影响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安全员:佩戴安全帽、防护面罩。员工:指责又来了。你对办公室同事一无所知。这就是安全员眼中的样子。向他人举报:安全员:该工具随意放置,堵塞了消防栓。赶紧拍照整改。同事A:啧啧啧,又来了。为什么你想增加你的存在感?同事B:我又要举报别人了,有的还会被罚款。与他人争夺资金。安全员:今年老板终于拨了一些安全钱。这确实不容易。其他部门的同事:这个人为了争取资金做什么?他平时从事什么工作?他们在做什么?在老板眼里,这就是安全员的工作。他们无能为力。他们想要钱。第一安全员:老大,您觉得我们今年可以提供一些安全资金吗?我们可以.老板:没钱!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安全伴随生产而来,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安全是通过行动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监督来实现的。生产活动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安全问题。如果没有生产活动,就不会有安全生产问题。就像开车一样,不开车,自然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当您开车时,您应对所驾驶车辆的交通安全负责。这时你说:“我是司机,只开车不看路,公司领导安排了专职安全督导员负责交通安全工作。”,他们就是安全部门,负责安全工作。交通事故的责任不在我,我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这样的奇怪现象在国内企业中很常见,因为领导们认为:安全部门是负责安全的,如果出现安全问题,这当然是保卫部门的责任。法官也是这么认为的。再比如,一位保卫人员经常对他的同事说:“别在河边走,你的鞋子会湿的!”他甚至为此罚了同事人民币,但同事们不听或者听不听要看心情,结果我不但鞋子湿了,还掉进水里淹死了。责任:“专职安全人员培训不够、监管不到位、风险分析不够、安全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存在漏洞和缺陷等。”如果这还不够刑事处罚,可以列举的还有很多,并且责任必须始终是有人负责吗?责任为何落实不到位?你为什么不听?另一个原因是,安全人员普遍属于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常常被忽视。资源掌握在生产管理人员手中。事故隐患的预防和整治需要资源投入。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财力,安全人员基本没有资源权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关键的是,责任方已经误入歧途。安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随着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它是由工人们按照计划一步步完成的,并融入到每一个工序中。的。怎么可能把安全分开,还要靠别人来监督呢!而且根本无法取出来!这是上述一切因忽视生产、忽视安全而造成的流氓现象的根源。新的《财富》于2021年6月10日发布,9月1日生效。
新安全法的颁布,标志着“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时代的到来。安全不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新《安全生产法》将第四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第十九条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修改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新《安全生产法》使安全生产责任划分更加明确,增加了“三个必须”原则:管理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操作!落实“三管三必”,除了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和安全管理体系内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外,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人身安全行动计划。个人安全行动计划是指班组长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将自己的安全职责、如何控制业务安全风险、如何发挥安全领导力转化为相应的具体行动清单,然后在每个相应的周期时间内实施。每年制定一个计划,把今年需要做的安全工作列出来,然后分解到相应的月份。每个月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只需要在个别月份内完成。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季度或月度的人身安全行动计划,然后将具体的工作行动分解到相应的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