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网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虽然这个时代的女性已经脱离了男性的经济掌控,可以独立自立,但先天体力的悬殊确实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家庭暴力的大多数受害者是妇女。而关键的是,很多女性在经历了家庭暴力之后,因为害怕、麻木、或者面子而不愿意发声,直到后果越来越严重,甚至最终酿成悲剧。
那么,如果你很不幸,遇到了家暴男,你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首先,正面对抗肯定是不建议的。家暴男性普遍脾气暴躁,自制力差。这类人很容易被激怒,所以一旦发现对方有被激怒的迹象,千万不要再去激怒他,而是先跟着他平息他的怒火。无论何时,你都要记住“好人不吃眼前亏”。当面对自制力差、双方实力悬殊的人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保护自己。
如果你第一次不幸被打,记得立即报警,即使你只被打了几巴掌。不要相信家暴男子的承诺。家庭暴力只有零次和N次的区别。派出所即使不立案,至少也会给出收据或者警告信。这首先是对家暴男性的震慑,也是今后维权的证据。
即使不行,也要及时向妇联或村委会、居委会反映情况,并请对方帮忙出具调解方案,并要求对方写一封悔过书、保证书等。记住,第一次遭受家庭暴力时应该做这些事情,让施暴者知道你不是一个可以欺负的人。你越是懦弱、心软,每次的拳头就会越狠。
如果真的受到严重殴打,记得及时去派出所报案、做好笔录、去医院开具诊断证明、拍下伤情照片。请记住,最好请别人为您拍摄全身照片,而不是局部照片。很多遭受过家庭暴力的人向我咨询的时候,都会随机发一些自己拍的照片,上面有部分受伤的细节。将此作为证据提交显然是有争议的。您必须至少有一张全身照片来证明实际受伤情况。是你,不是隔壁的那个人。
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个愿意为你作证的热心邻居,那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当你受到虐待时,如果你无法逃避,就不要沉默。你必须大声哭泣,以免邻居逃跑。我听说你被虐待了。好心的邻居可能会来敲门劝阻,所以要抓住一切机会保护自己。
,
如果可能的话,在家中安装一个可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针孔摄像头。这是最直接的证据,很大程度上能够赢得法官的同情。它不会用于向警察局报案。互相争吵都是借口。
本来,对于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案件,很多派出所都选择了推诿。一方面,这样的事件确实太多了。不排除有人吵架后会互相打几下,然后去报案。所以,很多时候,只要不是太严重,派出所都会将其定义为家务事,只需要叮嘱几句就可以了。
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打老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没有人被杀,就没有人报案,派出所也不会管。网红“拉姆”就是一个例子。事实上,她曾多次报警,但每次都没有得到重视。也许当地警方也觉得这种事情太常见了,根本不值得关注。最终,拉姆被浇上汽油,纵火焚烧身亡。
事实上,我相信拉姆并不是唯一一个让这种家庭暴力恶化并演变成杀戮的人。只因为拉姆是一名网红,这件事被广泛曝光,人们开始关注这些下层女性的生活状况。当你遇到一个性格如此疯狂偏执的家暴男时,你可能无法逃避,甚至离婚。除非你去一个永远都找不到他的地方,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
所以我一直的看法是,最好从源头上杜绝遇到这样的家暴男。当然,这可能是对眼力的考验。毕竟“家暴男”这个词不会写在对方的脸上。很多家暴男一开始假装很好,像阳光一样温暖,但结婚后很快就发现对方极度暴躁、控制欲强、敏感多疑。这个时候,他就该小心了。一个有家庭暴力的男人一开始可能喜欢扔东西,甚至伤害自己,但随后他可能会开始打你,第一次之后,他就会失控。
很多女性很容易被家暴男子平时生活中的“温暖”所迷惑。然而他们不知道,他在打你之后表现得有多“热情”,将决定他下一拳的重量。我并不完全否认家暴男人道歉的时候是虚伪的,但是这样的人一旦生气,就像人格分裂一样,无法控制自己。这是家暴男人无法改变的。那时候,你在他眼里,就是他可以支配的对象。
所以有时我会在网上看到一些被泄露的家庭暴力视频,正常人都无法忍受,想知道他们怎么能像打狗一样对待自己的妻子。家暴男痛哭,事后后悔不已。我相信这是真的,但这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两个分裂的身体。他们对你好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打你。时间,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许多女人不愿意离开,因为她们愚蠢地相信这个男人会改变,会变得更好,直到下一次灾难降临。直到你变得迟钝和麻木,你的生命最终可能得不到保障。
所以,我一贯的观点是,如果发现男人确实有家庭暴力的坏习惯,建议越早收集证据并提出离婚越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防止对方报复,你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将对方限制在距离你200米的范围内。一旦你发现对方打破了这个距离,可能会对你造成伤害,你可以保留证据,申请将他送交司法拘留。
衷心希望不幸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能够早日醒悟,及时止损,减少进一步的伤害。《婚姻法》赋予夫妻双方平等、自由的权利,并注重保护妇女权利。然而,很多女性却选择隐忍,以各种理由放弃争取权利的机会。还有一些人,为摆脱家庭暴力而奋斗,但由于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的抵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每个人的处境和认知不同,但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权利是一样的。只有个人、家庭、社会和法治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尽可能多的女性受到温柔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