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网
01何为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了最短时效和最长时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诉讼时效的概念,即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限。
这意味着诉讼权也有“保质期”。一旦超过该期限,将丧失胜诉的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过了诉讼时效,权利人失去的是胜诉权,而不是诉讼权。
法律谚语有云:法律不保护那些睡在权利上的人。这就是它的意思。
要谈诉讼时效,就必须附带被申请人的抗辩权,即诉讼时效届满的抗辩权。
如果说诉讼是进攻的矛,那么辩护就是防御的盾牌。
第《民法典》号第192条规定了诉讼时效届满的抗辩,或“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
根据这一规定,“诉讼时效已过”往往是被申请人为自己辩护的良好盾牌。假设被诉人的这一抗辩得到法院的支持,则无论其他证据多么充分,提起诉讼的当事人都将失去胜诉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原告不能证明诉讼时效尚未到期,诉讼就会败诉。
一般来说,诉讼时效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人提起诉讼的期限。一般为三年,权利人必须在这三年内提起诉讼。
如果提起诉讼时已经过了诉讼时效,那么如果被申请人不以“过去时效”为盾进行抗辩,原告并没有丧失胜诉的权利。如果原告的其他证据能够证明其主张的事实,法院将支持其主张,并作出有利于其的判决。
如果被申请人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盾,能够证明诉讼时效确实已过,那么,如果公诉人无法证明诉讼时效未过,即使他的其他证据能够证明他的主张事实证明,法院也将作出对原告败诉的判决,理由是“诉讼时效已过”。
因此,笔者在此告诫各位读者朋友:诉讼宜早不宜迟。
也许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会产生疑问。诉讼时效这么猛吗?
其实,没有必要太害怕诉讼时效,因为正如法律谚语所说:法不强人所难;法不强人所难;法不强人所难,法不强人所难。
考虑到现实中的各种情况,法律在第195条《民法典》中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02撤诉能否中断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第195条第款,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是中断诉讼时效的合法理由。也就是说,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然后撤回诉讼或者撤回申请,诉讼时效就会中断。
这是民法典中明确规定的,是毫无疑问的。
但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起诉后撤诉并不构成诉讼时效中断。原因之一是撤诉导致起诉无效。《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根据《刑法》第214条第一款的规定,原告撤诉并以相同理由再次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原告撤诉是结束诉讼程序的诉讼行为。在法律后果上具有消灭原诉讼的效果。也视为原告提起诉讼的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具有中断诉讼时效的效力。
无论是基于最高法院的判决,如最高院民事申请案第2434号,还是基于《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2021年第18次法官会议纪要》,起诉后撤诉都可能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
毫无疑问,提起诉讼后撤诉具有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最有力的依据是《民法典》第195(3)条。
撤诉是主动撤诉还是被动撤诉,撤诉前案件是否经过法院实质审查,案件是否已送达被告,都无关紧要。
引用法律: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义务人知道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期限。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届满时,债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债务抗辩。
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得要求返还。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自相关程序中断或者终止时起重新计算:
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履约请求;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其他与提起诉讼、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