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解释(关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解释全文)

2024-04-16 08:39:45 围观 : 65 次

1.犯罪条款《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造成他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特别残忍的方法致人死亡或者重伤、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二、量刑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故意伤害罪1.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应当在下列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根据下列不同情节,分别确定相应的幅度:故意伤害他人并造成轻伤的,应当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故意伤害他人造成重伤的,以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为起点确定。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伤害他人,造成六级重度残疾的,在十年以上十三年有期徒刑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除外。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伤害后果、伤残程度、手段残忍程度等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数额并确定基刑。犯罪。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可以考虑伤残程度确定量刑起点,也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调整基本量刑。三、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应当综合考虑故意伤害的原因、手段、危害后果、赔偿、认识等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认罪和悔罪的数量、有害后果以及返还赃物。适用缓刑是根据退赔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认罪悔罪等因素确定的。三、司法认定1、区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在于犯罪意图的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希望或者允许他人死亡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的故意内容只是伤害他人的身体,而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有害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受害人的死亡,行为人也不对受害人的死亡承担责任。这种死亡后果既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不允许的,而是由于疏忽造成的。从作案原因、使用的犯罪工具、作案地点、作案力度、违法次数、作案时间、地点、环境、行为人是否具有解救意图或行为等方面受害人是否有预谋犯罪,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根据主客观一致的原则,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来评价。对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参考号:《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性案例832]李氏故意伤害案——如何通过主观认知因素区分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2.轻伤、重伤、以特别残忍手段造成的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认定。《刑法》为重伤和轻伤的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残忍的方法一般是指用强酸、硫酸泼人脸上、用刀割人脸等严重毁容人脸、剜人眼睛、砍断人手脚等方法。并去除髌骨。重度伤残标准是指六级以上伤残。四、防卫思想1、无罪的防卫思想。《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不受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行为,应当对不法侵害行为进行处罚。入侵者。如果造成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具体理解和应用请关注《两高一高》《伤情鉴定意见的审查要点》。2、审查伤情鉴定意见。

只有当受害人的伤害超过轻伤时才构成这种犯罪。那么,伤害鉴定意见就是认定犯罪的关键证据。辩护人应当审查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如果能够抵挡或者减轻伤害,就能获得很好的防御效果。详情请搜索作者写的文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正确适用死刑问题的指导意见》。3、行为人有主观过错。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因过失未能预见到或者轻信能够避免的,按照过失致人重伤罪处罚或过失致人死亡罪。4、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事矛盾激化而引起,且受害人对矛盾激化有过错或者责任的;防御性的突发犯罪;案发后积极救助受害人。5、慎重适用死刑。与故意杀人罪相比,故意伤害罪的社会危害性和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死刑的适用应更加谨慎,标准应比故意杀人罪更加严格。只有犯罪后果特别严重、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的被告人,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来源:010-五、曾律师辩护的相关案件1、饮酒造成一瓶酒,赔偿11万元。2、KTV员工群殴客人,造成轻伤,获赔5万元,并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3.一名未成年学生因琐事打架造成轻伤,被判缓刑。4、老板与员工因故打架,因辩护彻底,被轻判。5.一场讨债冲突导致四人受伤。法院如何采纳司法鉴定意见。6、一盘青菜吵架,踢了她16万元。7、放弃协议,改为和谈。当对方明显要打她的时候,她就叫人来保护她。这场打斗不能被视为是故意的。8、两姐妹打架,好心制止的小张被判入狱。9、邻居打架受轻伤不谅解,双双被判入狱过年。10、因小事发生争执,持刀伤人,获赔偿。他们表示理解,回家过端午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解释(关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解释全文)

相关文章